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第一模块教育学原理单项选择题(二)答案解析

http://anhui.hteacher.net 2023-11-29 08:35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一模块教育学原理单项选择题(二)答案解析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题干中,身高的增长在不同的年龄增长速度不同属于同一方面不同速。故本题选 B。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的差异。题干中,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都不一样,说明不同儿童具有个别差异性。故本题选 D。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不平衡性、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题干中青少年在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到青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表明个体在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占主导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即体现的是阶段性。ACD 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当题目表述改为“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时,则需选择顺序性。故本题选 B。

2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校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 选项物质前提指的是遗传素质,C 选项发展动力和 D 选项决定作用指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故本题选 B。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决定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说明先天的遗传决定一切,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故本题选 A。

2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都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社会本位论主要是认为教育应该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非个人。荀子认为用“礼”来教化个人,用“礼”来维护社会秩序,体现了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故本题选 A。

2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又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故本题选 C。

2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其中,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故本题选 C。

2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故本题选 A。

3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故本题选 D。

3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故本题选 B。

3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现代学制。1902 年壬寅学制是我国首次制定的近代学制,但是未实施。故本题选 A。

3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特征。义务教育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故本题选 C。

3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现行学制。我国现行学制是中间型学制,又称为“Y 型学制”。故本题选 D。

3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故本题选 D。

3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特点。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①可塑性: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②依赖性:学生多数未成年,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入学后会将对父母的依赖转化为对教师的依赖。③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根据题干所述,题干描述的是学生的向师性。故本题选 B。

3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管理者角色;(4)示范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题干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哪里有道理,哪里就有老师,体现出教师的传道者角色。故本题选A。

3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强调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师既要遵循统一的培养目标,又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根据客观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故本题选 B。

3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三个方面:受完法定教育的年限权;学习的权利;公正评价的权利。根据题干所述,该老师不让其参加考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故本题选 A。

4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福勒提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们,十分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即能否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来。根据题干所述,王老师在工作中比较重视同事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符合关注生存阶段的基本特征。故本题选 B。

4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地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故本题选 D。

4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权利。教师具有教育教学权、管理学生权、进修培训等权利。其中,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属于科学研究权,又称指导评价权。故本题选 C。

4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是授受关系,在人格层面是平等关系,在道德层面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本题选 C。

4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4)文化知识,指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5)政治理论修养,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方面的知识。题干中了解学生身心特征是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属于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即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故本题选 D。

4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不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故本题选 C。

原文标题:第一模块教育学原理单项选择题(二)答案解析

文章来源:安徽华图教师(MD5:d0b94d8929cfe8f1df294cc4677410cb)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公告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职位表

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安徽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事业单位D类备考手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章第六节文学综合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章第一节二、填空题答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六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五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四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